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游客被落景区后退团遭拒:系借用资质揽客,管理部门却称退款无法可依

  • 职场
  • 2025-04-15 19:54:04
  • 21

近日,消费者刘先生向澎湃公众互动平台“服务湃”(https://tousu.thepaper.cn)反映,2024年9月,他在青海堂社国际旅行社(以下简称“青海堂社”)花费2380元购买了青甘大环线团队旅游服务,旅行社承诺提供由司机兼任的导游服务。但旅行途中,刘先生因不熟悉景区路线,未在约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导游却带着其他游客离开,导致刘先生及同行者被困在已关闭的景区内。刘先生说,他因被遗落景区提出退团,却遭到导游言语攻击。

事后,刘先生要求退款2000元,旅行社表示只能退款700元,“现在半年多过去了,旅行社始终不愿出面解决”。

接到刘先生投诉后,澎湃新闻联系青海堂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是朋友借用了自己的资质,他不清楚该事件。该负责人提供了朋友的电话,但对方表示自己只负责订房,不负责其他环节,将通知其他环节负责人回电,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有任何回应。

茶卡盐湖景区。视觉中国 资料图

男子茶卡盐湖游玩被司机遗落景区

刘先生介绍,2024年9月24日,他在青海堂社国际旅行社花费2380元,购买了“青甘大环线6天5晚”的团队旅游服务,包含景区游玩、沙漠露营等项目,从9月24日开始旅游,预计于9月29日结束。旅行社承诺为旅游团队安排符合相关规定的持证导游,提供优秀导游服务,同时导游还兼任司机。

然而行程出发后,刘先生很快发觉异常。旅行社明确告知司机还同时兼备导游职责,但对方在途中却并未进行任何讲解,甚至进入茶卡盐湖景区后,司机还以公司未为其购买门票为由,要求游客自行进入景区游览,他则负责在景区外等待。

刘先生说,因为没有导游指引,他们一行三人又是第一次进入茶卡盐湖,不久后便在景区内迷路,最终没能在约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与其他人会合。抵达汇合点后刘先生才发现,司机在未与他们进行任何沟通的情况下,擅自驱车带领其余游客离开,致使刘先生与同行者被遗落在已经关闭的景区内。

“那个地方晚上真是无人区,伸手不见五指的,温度还低,”刘先生认为,司机的行为极不负责,致使他与友人被迫处于危险无助的境况。最终在与旅行社多次沟通后,司机返回景区将刘先生与同行者接回酒店。

事发当晚,刘先生因对旅行社提供的服务不满,提出退团要求,旅行社对接人员表示同意,“第二天早上,我还在休息时司机就来敲门,对我们进行言语攻击。”

事后,刘先生要求旅行社退款2000元,包括未出行的车费、景区门票费、住宿费等。旅行社却表示因刘先生是拼团出行,退团后车辆产生的空位费不能退,只愿意退还刘先生门票和住宿费等共700元。对此,刘先生表示不能接受。

刘先生曾通过当地的12345热线向文旅部门投诉青海堂社遗落游客拒绝退费一事。其提供的通话录音显示,在其投诉大约一个月之后,热线工作人员向其反馈西宁市城东区文体旅游局的意见时称,刘先生2000元的退款要求没有法律依据,无法协调解决,建议通过诉讼仲裁等途径解决。

旅行社称系他人借用资质揽客

对此,2025年4月12日,澎湃新闻联系青海堂社国际旅行社,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刘先生的旅行订单是朋友借用了他的旅行社资质接的单,自己对这一切并不清楚。该负责人提供了接单者的电话,但电话接通后对方表示自己只负责订房,对旅行社的对接、导游等其他方面并不了解,将联系负责这方面的负责人回应,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有任何回应。

4月14日,刘先生反馈称,澎湃新闻介入后,青海堂社于当天联系他,提出退款1200元的赔偿方案。据刘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截图显示,旅行社负责人表示,可以在去年提出的700元退费基础上再加500元作为补偿。但刘先生表示不能接受这一方案。目前,双方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澎湃新闻在某投诉平台检索发现,2024年10月,曾有消费者投诉,青海堂社存在违约不赔偿、拼车管理混乱、对接敷衍不及时、司机遗落游客等问题。此外,社交媒体平台搜索“青海堂社”,不少消费者表达了对该旅行社的不满与吐槽,包括对接态度差、管理混乱等问题。

对此,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司机导游未提供讲解及导览带路,导致游客在景区中迷路,被遗落在关闭的景区中,旅行社已构成违约,依据《民法典》第56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据此,游客有权解约,并要求退款、赔偿损失。

赵良善还指出,事件中存在的旅行社资质借用行为,也涉嫌违法,《旅游法》明确禁止旅行社资质借用。如《旅游法》第三十条规定,旅行社不得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以租赁、挂靠等形式借用资质证书从事旅游业务均属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出借或出租资质的旅行社将面临责令改正、罚款、停业整顿等行政处罚。

有话要说...